【太阳城集团】“先进功能材料及制备”研究生暑期学校 & 创新教育系列讲座-第129期

发布时间:2018-07-07 浏览次数:148

 

报告题目新型环境催化材料的设计与性能

人:张登松  教授/优青

上海大学

报告时间2018717日(周二)下午 1400

报告地点:综合楼D103

 

报告摘要:

燃煤电厂、钢铁厂及工业锅炉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生成N2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控制(脱硝)技术,催化材料是该技术的核心。普遍使用的脱硝催化材料为V2O5-WO3(MoO3)/TiO2,但其存在活性温度高、V2O5易挥发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等问题。大量研究发现,锰、铁、铜、铈等金属氧化物在脱硝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低温催化活性,但是其自身结构不稳定,抗硫抗湿性差。特别是,由于金属氧化物结构的多样性、活性物种分布的不均一性、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性、以及脱硝反应的复杂性,对不同形貌以及不同组成的复合氧化物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及抗中毒机理总体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认识。近来,我们小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低温脱硝催化材料,调控了其形态结构与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了其形成机制,采用常规表征手段,结合原位测试技术、表面反应技术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性位的组成与结构,重点研究了其脱硝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与扩散行为规律,考察其脱硝性能,明确其组分、形貌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与脱硝性能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氮氧化物在催化材料表面的吸附活化机理,探索其活性中心的本质及几何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影响,明晰了SO2、水汽以及碱金属对催化材料的抑制作用机制,揭示了催化材料不同组分以及不同结构的协同促进作用机理,建立其内在联系和理论模型,为新结构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为设计高性能氮氧化物控制关键催化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报告人简介:

张登松,上海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1998年至2007年在上海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专业、材料学专业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07年加入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担任讲师;200711月至201512月同时在法国依视路集团新加坡亚太研发中心、上大联合研发中心工作。2008年入选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201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2017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现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科技部函评以及答辩评审专家等。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20余项。先后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3项;以通讯作者发表110余篇SCI论文。